知识资源管理与企业档案工作
企业知识管理概念的出现不仅是企业管理观念的重大变革,为企业管理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同时也为档案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知识资源管理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首先出现于医疗保健、生物工程、空间技术、计算机软
件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将知识作为主要资本形态。所谓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以知识的获取、处
理、共享、利用和创新为基本内容,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标的管理模式。这里所讲的知识是个
广义概念,按詹姆斯·科塔达等著《网络时代的管理》一书解释,是“某一框架内经验、价值观、背景信
息和内行观点的流动组合,它源于认知者的头脑,并在其中得到运用,它不仅存在于机构的文件或档案室
,也存在于机构的惯例、流程、实践和准则里”。我们之所以把知识化管理作为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一个
阶段,是因为企业档案中含有知识,企业档案工作应该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部分,企业档案知识化管理是
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知识化管理是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趋势
企业知识是一个广义概念,它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作为经营资本的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力资源
资产和基础结构资产。其中市场资产包括企业品牌、声誉、长期业务、合同、销售渠道等;知识产权资产
包括企业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和版权等;人力资源资产包括企业人力以及经验、专业素质、工作能
力等;基础结构资产指企业管理过程、管理哲学、企业文化、信息技术系统、网络管理和金融关系等。如
果从档案与企业的关系看,企业档案是企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上述知识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伴生
物。一个企业的档案工作若是健全地话,这些知识都会或多或少的在企业档案中有所记录或从中看到它们
的踪迹。
企业知识管理与企业档案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的最大区别:一是管理观念的不同。知识管理是将知识
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本形态,将知识资本与知识资源作为管理的基础与核心。尤其是在知识型企业中体现得
更为明显,这种企业往往是以无形资产为主体,其运行的基础是以人力资源的开拓性脑力劳动去开发和利
用知识与科技成果。知识管理的直接目的是大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站在知识管理的高度看,企业档
案管理或档案信息管理尚是一种基础性管理,无论是档案,还是档案信息都只视为一种信息资源,尚没有
被视为一种资本形态。二是管理对象的不同。档案管理的对象是档案实体;档案信息管理或信息一体化管
理的对象基本上限于企业的显性知识,即物化在图书、资料、档案中的信息,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
。而知识管理的范围比其要大得多,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而且主要是指经验类的隐形知识
,例如企业员工头脑中的知识、企业结构与企业文化中的知识等,是对整个企业蕴涵知识整体的管理,管
理范围往往会涉及或渗透到企业业务流程、企业经营决策、市场营销活动等。三是运作方式的不同。企业
知识管理的运作基础是企业信息化,对信息资源实施数字化管理,其中包括数据(文档、图形、记录、结
构关系)的数字化管理、隐性知识和工具数字化管理、业务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和经营决策的数字化管理;
知识管理的组织形式是设立知识主管或首席知识官,其任务是了解企业的知识需求,保障知识库的存储与
设施的正常运行,促进知识的共享与创新;知识管理的运作形式上有建立知识网络、设立知识仓库、建立
专家系统、知识决策支持系统和知识联盟等。而这些运作方式并非档案管理所必须的,它们在现代信息技
术应用的水平上均远不如知识管理的要求那么高。
从上述区别中可以看出,尽管三者有一定关联,但区别是明显的,正如档案信息管理不是档案管理的
自然延伸一样,企业知识管理也不是信息管理的自然延伸,而是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不过,值得指出的
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是信息管理,但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要比企业信息管理深刻得多,它们两者在管理
观念、管理对象、运作方式及产生背景上均有明显的区别。知识化管理是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
从我国目前档案工作发展状况看,表现有以下明显特征:一是共存性。由于主客观原因,各企业档案
工作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档案管理、档案信息管理、知识化管理呈共存的局面。2000年7月上海市有
关档案部门曾对本市620家大中型企业进行调查,其中有档案机构的452家,占72.9%,有6.5%的单位无档案
库房,2.4%的单位没建档;实行综合管理的有492家,占79.4%;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企业158家,占
25.5%。从上述调查数据中,我们对企业档案工作情况可以有这样一个基本估计,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档案工
作处于档案管理阶段,或处于向档案信息管理过渡的阶段,少数企业实行信息管理,少量企业特别是具有
产品优势或高新技术产业已处于信息管理向知识化管理的过渡阶段,例如在部分实行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
的企业,可看作档案管理工作正向知识化管理过渡。一整套质量认证文件就是将大量隐性知识显性化,将
其显示在程序性与操作性文件中,以实现知识共享。据上海市2000年6月统计,全市已有1200个企业、
3500种产品通过质量认证。二是渐进性。虽然我国档案工作从整体上看尚处于档案管理阶段,但从总体发
展趋势上看,企业为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重视企业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把创新视为
自己的立身之本,把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力资源资产、基础结构资产视为一种参与竞争不可或缺
的资本形态。换言之,实行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从企业档案工作要服从、服务于企业中心工
作看,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向知识化管理方向发展,必然会成为知识管理的一部分。我们之所
以提企业档案工作知识化管理,而不笼统称之为知识管理,是因为知识管理是对整个企业的管理行为,档
案工作毕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它不可能取代企业知识管理,而只能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部分。
二、企业知识管理对企业档案工作的启示
企业知识管理概念的出现不仅是企业管理观念的重大变革,为企业管理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同时也为
档案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认真探讨知识管理形成的背景与知识管理的内涵,可以给档案工作带来许
多有益的启示,对进一步主动地推进企业档案工作改革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1、树立“大档案”观。传统企业档案工作主要是收集企业内部的显性知识,例如保存各种文件、
图纸等。知识管理专家认为企业的显性知识是有限的,一般只有企业知识的10%,企业隐性知识则是大量的
,约占90%。我们常说档案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我们在理解上将其片面
地限定在文字式的历史记录,传统档案被人为地限定在显性知识的范围内。实际上作为企业科技生产活动
的历史记录,除了传统纸质文件,还有大量知识存在于员工头脑中、实践中,还存在于企业组织机构与企
业文化中。如何将这一部分隐性知识显性化、档案化,并对其进行有效存储,也应是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
任务。此外,企业科技生产活动也不局限于企业内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量的经营活动发生在企业外部
,市场环境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档案工作不仅要收集企业内部的历史的知识与信息,
还应注意企业外部的动态的知识与信息。由此说明,为推进企业档案知识化管理,档案部门应树立“大档
案”观,借助各种途径和媒介扩大收集的范围与对象,突破传统的狭隘的档案观念,按企业知识的内容扩
大档案的外延。前面提到的质量认证活动就是这样一种有益的工作载体和媒介,质量体系文件中的程序文
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计划等就是把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一种记录形式。例如程序文件中的合同评审程
序、设计控制与验证程序,作业指导书中操作规程、控制图表、管理规定、工作细则等,质量计划中市场
调研计划、新产品质量标准、质量人员培训计划等文件都是将企业有关经验、管理诀窍等隐性知识显性化
的表现形式,以文件的形式将其有序化、程序化,并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共享共用。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其他
显性化的载体与媒介,如面对面直接交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传递中的知识。由此看来,企业知识管理或
企业档案知识化管理与我们并不遥远,关键一是要转变档案观念;二是要主动地去实践,将有关知识,尤
其是隐性知识显性化、档案化。
2、重在知识的共享与创新。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实行知识的共享与创新,直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
力。现有的档案、资料作为企业知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不论是实行档案综合管理,还是实行信息一体化管
理,工作重点一方面要放在知识的有序化上,要对档案中的知识进行分类,分析各种知识间隐含的联系,
而不能只简单限定在档案实体的分类与实体间的联系上。在知识库中的知识与知识利用者之间进行有效的
沟通,为员工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应大力开展对档案内容的编辑研究工作,尽力开发
利用档案中蕴藏的知识。通过对档案内容研究编辑档案参考资料,也包括参与企业制定各种工作细则、业
务流程、操作规程等,努力把档案中的知识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
3、档案信息化与信息知识化。企业知识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也是一个过程。知识管理的基础是
企业信息化,同时档案知识化管理也需要对信息内容实施信息化,借助企业网络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与共
享。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企业信息化是其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档案部门应在观念、人
才、基础工作等方面做好信息化准备,趁势推动档案工作信息化的进程。与知识管理相关的另一问题是信
息知识化。就知识与信息的关系看,知识是知识化的信息,信息只有知识化才能实施管理。信息知识化的
主要含义,一是指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产生大量电子文件,如何使其中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档案化、
知识化;二是指如何捕捉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非文字记录的知识与信息,特别是如何挖掘企业的隐性知
识与信息,并及时将其显性化、档案化、知识化。按知识管理的要求,档案部门应认真研究信息知识化的
途径、对策。没有档案信息化和信息知识化,企业档案实施知识化管理只能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