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雪域“冰河之舟”的女博士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6-12-27 浏览
(李 微)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暨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50名来自全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科研和生产第一线的优秀工作者,被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并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会见。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爱国奉献、求实创新、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本报开设专栏,向广大读者推荐其中的几位代表,希望全国的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能以他们为榜样,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藏族作家阿来说:“西藏就是一个形容词化了的存在。”让人觉得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指称:比如,神秘;比如,不可能中的可能。
 
相对而言,西藏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级人才,屈指可数,女性博士更是凤毛麟角。而刚刚41岁的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西藏牦牛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姬秋梅博士是受表彰的50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最年轻的女科学家之一。她用十年时间研究牦牛胚胎移植,在西藏乃至全国做了不可能中的可能的事情。有着古老姓氏的年轻的西藏女科学家便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伴随着这种关注,更多是一些猜测,一些想象,连同那隐藏不露的神秘和令人无限向往的西藏……
 
    在走向姬秋梅博士房间的路上,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许多关于西藏女子的描述:身上挂满了奢华的藏器,彩色的线上吊着各色石坠,色彩斑斓。然而,眼前的姬博士一身银灰色的藏袍,没有任何装饰,却流露出一种端庄、古朴而又淡雅的味道,正如西藏的雪莲花。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女子却整天和素称“高原之车”、“冰河之舟”的牦牛打交道。
“因为科学有生命,所以就不会枯燥”
 
    虽然略显结实的姬秋梅,终究还是女子,如何对付得了那些庞然大物呢?面对记者的疑惑,姬博士似乎是意料之中,她说:“牦牛很通人性。当初我们做一个项目时,要从1万多头牦牛里选出200头进行研究。用了2年多的时间,我们走村串户,后来那些牦牛都认得我了,每次去农户家里,它们都大叫,好像欢迎我一样。”说到这,她充满着激动,可见她对牦牛真是“痴情一片”。对于工作场景她是如此描述:蓝天白云下的秋日高原,已收割的青稞泛着清香,星星点点的牦牛的黑色剪影在草原上缓缓移动……似乎,她依然站在那里工作。其实,高原的恶劣气候和较差的科研条件让姬秋梅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举步维艰。而她却能把工作描绘得诗情画意。当问及研究工作是否枯燥无味的时候,她坚定地告诉记者:“如果认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是枯燥无味的,那是因为不了解。只有重复才会觉得枯燥。我的工作每天都在不断创新中获得知识。因为科学有生命,所以就不会枯燥。”
操着三种语言走向世界
 
青藏铁路的开通,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享受天路独有的风景。可是,姬秋梅实在是太忙了,这次来北京参加会议,只能坐飞机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无暇顾及那些被人描述过无数次的风光。就在来北京的前一天,姬博士还开了一天的学术会议。回去之后还有很多工作等着她呢。整个采访中,也不停地被电话打断,她用藏语处理着事情。想想就是这样的一位女子,操持着标准的普通话、特色的藏语和流利的英语走向世界。
 
  1988年,姬秋梅从西南民族学院毕业后,作为唯一的女性被安排到西藏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1998年到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被破格录取攻读博士学位,并得到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生产系统与自然资源管理部的资助,到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博士论文研究。她先后撰写了大量学术论文,十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多篇论文被选入国际牦牛会议论文集,其中,《转基因牦牛基因文库的构建和生长激素基因的分离》研究论文荣获西藏首届青年学术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3年,她担任畜牧所副所长以来,先后主要承担了多个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断性科研成果。
 
    近年来,牦牛品种退化一直是西藏农牧民担忧的大事。为了培育出优质的牦牛,姬秋梅负责的课题组采用了牦牛胚胎移植技术,这是一项先进的生物技术,“其实就是借腹生子,”她说:“以一头牦牛为受体母体,把另一头经过科研人员精心挑选的无繁殖机能疾病、无传染性疾病等健康的母牦牛的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的子宫内,来培育更优秀的品种。”胚胎移植技术在牦牛领域的运用还是一个空白,姬博士就在西藏乃至中国做着不可能中的可能的事情。今年6月中旬,通过胚胎移植的3头牦牛顺利产崽,这标志着西藏开展了数十年的牦牛胚胎移植研究工作获得成功。其中野生牦牛胚胎移植技术研究已经初步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填补了区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西藏在改良牦牛品质、有效解决饲养牦牛的退化、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缩短牦牛生产周期以及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取得的小小成绩,只缘一种热爱”
 
内地人上青藏高原,因为缺氧会出现高山反应。而他们从高原下来,因为氧气过多,也会出现所谓“醉氧”的低山反应。姬博士就产生了低山反应,身体有些不适。采访时正巧有保健医生过来询问她的身体状况,这让我略感歉意,她连忙说没事,朴实的笑容打消了我的不安。此时的她,既不是博士,也不是所长,而是像一位姐姐在和我谈心。在传统观念依旧盛行的西藏,职业女性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有时候甚至要以牺牲家庭为代价。“我的爱人是一名兽医,和我也算是同行,对我的工作十分支持。家和万事兴嘛。”说完之后,她幸福地笑了。我能感受到作为一个被爱、被理解的女人真实的心态。13岁的儿子,也继承了妈妈独立顽强的性格,小小年纪就在距离西藏万里之外的江苏常州的西藏中学学习。因为有一年预科,所以是四年制。由于路途遥远,四年才回一次家。作为妈妈,她十分想念儿子,然而,儿子总是理解妈妈,也以这样的妈妈为骄傲。一句“妈妈还不错”简单的话,能让姬博士回味半天。
 
姬秋梅说:“这次参加表彰大会,和那么多专家、院士相比,我只是一名学生。我取得的小小成绩,只缘一种热爱,正如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人一样。”把自己的所学知识用在发展西藏畜牧业上,为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自己付出多少,也是十分值得的。此时,重要的不是采访本身,而是在采访中,姬秋梅渗透出幽幽的雪莲花的清香让我接近了与西藏,与高尚的距离。
 
次日清晨,看见穿着雪莲花般藏袍的姬秋梅正走在通往表彰大会的路上,由于时间的匆忙,我没有上前打扰她,只是远远地看着雪莲花在那里一点一点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