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事部相关调查显示,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6107家,其中民营人才中介与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2114家。与往年相比,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基本保持了2004年的水平,而民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却在一年里增长了近600家。
从2001年的40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2000余家,民营人才中介机构的发展,可谓异军突起,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人才中介为什么会有这么快的发展?具体的运营情况怎么样?还需要对哪些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2006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人才交流协会在长沙市召开“全国民营人才服务工作座谈会”,对新形势下民营人才服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探讨。
现状:优与劣的反差
民营人才服务机构多年来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做了大量工作,已成为人才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的民营人才服务机构在数量上已经占有半壁江山,在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猎头服务等方面已粗具规模;广东、湖南等地民营人才服务机构在现场招聘、网络招聘、人才培训等方面已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新疆、山东、浙江等地在人才派遣、高级人才推荐等方面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特别是新疆才特好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人才派遣的业务量已经超过了当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受到接受派遣单位的普遍欢迎。
民营人才服务机构为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做了大量工作,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首先是分布不均,现有民营人才服务机构多分布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民营人才服务机构很少,甚至有的地方对民营人才服务机构加以限制;其次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发展较快,成为优势企业,有的却举步维艰,依靠其他业务来支撑;有的民营人才服务机构经营范围狭小,品种单一,设备简陋,手段落后,难以形成规模;还有的民营人才中介机构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因而仅局限于从事低端人才中介或职业介绍业务;更有甚者,有一部分民营人才服务机构违规操作,严重影响了民营人才服务机构的整体形象。
经验:发展源于服务的升级
民营人才服务机构之所以有如此之快的发展,通过与会代表的发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坚持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开拓进取;二是坚持以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三是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思路,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四是建立企业文化,规范内部的管理制度,培养团队精神;五是及时了解业内信息,抢占市场先机。占领夺取市场份额的主动权。但是民营人才服务机构要持续发展,与会代表结合自身体会认为还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要主动与政府职能部门加强联系与沟通,求得政府的指导与支持;要善于运用各种资源帮助政府排忧解难;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要树立正确的心态,找准自己的位置,有为才能有位。
开展合作共赢。民营人才服务机构要改变各自为战的现状,开展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实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发挥自身优势。民营人才服务机构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机制灵活,市场竞争意识强,为客户服务手段较多,这是民营人才服务机构的特色,也是有别于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独特优势。因此,要善于扬长避短,以优势赢得市场,以服务赢得发展。同时,民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还要注重以基础性服务项目为依托,开发层次和品位较高、市场需求大的新型产品。
严格自律。民营人才服务机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取市场份额,就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坚持以诚信为本,合法经营,流程规范,服务至上,自觉维护人才市场的良好秩序。
建议:建立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
民营人才服务机构能否健康发展,关乎人才市场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关乎人才服务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全国民营人才服务工作座谈会上,一些代表建议:
1.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和民营人才服务机构都是人才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政府对民营人才服务机构要给予同样的关注和重视,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舆论支持。有的代表还提出,应尽快解决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既办市场又管市场的做法,为人才市场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
2.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法规体系,规范和促进民营人才中介机构发展。进一步明确民营人才服务机构的权利义务、经营范围、收费标准、法律责任、监督管理等问题,从而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状况,同时要加强行业自律。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制定的行业自律公约应尽快推行,以营造诚信服务的良好氛围。
3.开展全国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准入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包括民营人才服务机构在内的全行业人员整体水平。
制定全国统一的人才服务机构达标标准或服务项目达标标准,以更好地将民营人才服务机构纳入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之中,为民营人才服务机构参与公平竞争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