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人才是支撑。正如江苏省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省委副书记张连珍所言:“人才将是‘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新农村建设,人才要先行。”
目前,各地“十一五”人才规划正陆续出台,“十一五”期间人才工作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分析。
农村人才开发成为工作重点之一
“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培养一大批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村实用人才,依靠科技进步摆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困扰,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一位负责人这样说。
记者了解到,在许多地方出台的“十一五”人才规划中,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江西省人事厅在“十一五”人才规划中,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列为工作重点之一。该省人事厅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江西要抓好农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和农村行政管理人才五支队伍建设;实现农村实用人才总量有较大增长,结构得到优化,整体素质有明显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进一步优化;到“十一五”期末,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65万名左右,每百名农村劳动力中拥有人才4人。
青海省提出,要适应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建设农牧区实用人才队伍。着眼于农牧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加快农牧业科技、生产经营等多方面的实用人才开发,重点培养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手和乡村科技人员。
北京市的“十一五”人才规划中则指出要创新体制机制,促使优质资源向郊区转移,把专业技术人才引入农村,创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具体途径。
湖南省郴州市人事局在“十一五”人才规划中提到:到2010年,郴州市农业农村实用人才达到9万名,每个村至少有一名大专毕业生。每个村联络数十名实用人才,每个乡(镇)培养数百名实用人才,每个县选拔数千名实用人才。到2010年,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普遍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明显增强,农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
湖南株洲市提出,该市人才队伍建设除突出加强高层次领域、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建设外,还要突出加强农村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撑。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扶持优势龙头加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围绕食品加工业、竹木加工业、林化工产业的发展,通过本土开发培养、对外引才借智等方式积极培养造就一批农业产业带头人。开展“十百千”人才工程,即村联络几十名实用人才,乡镇培养几百名实用人才,县选拔几千名实用人才,把农村实用人才纳入人事人才工作管理范围,实施好“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重点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经营管理、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农商业者五支队伍建设。到2010年实现80%的农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的目标。
扎实的措施提供有效保障
在各地的“十一五”人才规划中,新农村人才开发不仅具有宏伟的目标,而且结合当地实际,提供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措施。
据了解,江西省将根据该省农村建设实际,制定符合省情的农村实用型人才标准,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百万中专生培养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引导计划”,结合该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每年委培一定数量的农村人才到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学习,学成后为当地农村的经济建设服务。江西将整合利用现有技校、高职和培训机构资源,对农村青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村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每年培训村级干部以及后备干部1万人次,在五年内实现每个村至少有2名村级干部接受过培训。
湖南省郴州市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丰富多样。据了解,该市将实行农科教相结合,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广校、农函大、农科所等农村技术培训服务基地的作用,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郴州市将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分工负责制度。组织部门牵头抓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科技部门抓好“星火”科技培训,农业部门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前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绿色证书、绿色电波入户等工程,以及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情况的统计综合;劳动保障部门抓好农村技能人才培训;建设部门负责建设类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培养农村建设类实用人才。他们将广泛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在环境营造方面,市委、市政府每两年进行一次“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表彰活动,每次表彰25名左右。
农村实用人才成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十五”期间,我国的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据了解,辽宁省针对农村的实际,制定优惠政策,运用市场机制选拔、培养了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和种养殖专业示范户,建立了4万人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较“九五”的3万人,增加了25%。截至2004年底,青海省农牧区实用人才约15万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农牧区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各地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然而,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我国的农村人才队伍状况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我国长期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学者林毅夫认为,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要确确实实,这也将为培育新农村的新型农民打下关键的基础。但据有关统计资料,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率高达6.6%,占全国中小学危房面积的81%;西部地区尚有100多万中小学生因校舍短缺不能就学。从这些情况看,开发新农村人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