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2005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十五”计划超额完成 2005年,全省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省生产总值4070亿元,增长12.8%;财政总收入420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5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93亿元,增长2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03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3263元,增长10.5%。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十五”计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超额完成。 “十五”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超额完成 关键词:“三农” 30条 阳光政策暖民心 370亿 斤粮食增产创新高 2005年,我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及时出台了30条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 全省免征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农民直接受益18.6亿元;农村税费改革补助基数还有15.2亿元。省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共9.7亿元,并对早晚稻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遭受多种自然灾害情况下,全省粮食总产量370亿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今年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早稻收购量达到54亿斤,占全国早稻收购量的40%以上,比上年多收21.7亿斤。 关键词:工业 两位数增长 主要指标全线飘红 超过130% 效益指数再创新高 预计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5亿元,增长24%;实现利税250亿元,增加43亿元;全省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30%以上,创历史新高。 主要举措:着力强化工业园区和支柱产业。以30个重点园区为平台,着力抓好100个新上项目建设和800家投产企业的生产。六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50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0%,利税180亿元,占72%。 200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7%,比去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关键词:两驾“马车” 26% 投资适度增长 14.8% 消费强势拉动 认真落实国家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93亿元,增长26%。继续加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景德镇—鹰潭、武宁—吉安高速公路,续建景婺黄高速公路,建成泰井、乐温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8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硬化1万公里。开工建设井冈山铁路,加快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赣龙铁路建成通车。南昌国际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井冈山机场改造胜利完成,赣州黄金机场开工建设。加快了电源网点建设,续建黄金埠电厂,开工建设丰城电厂扩建工程,贵溪电厂扩建第一个机组已投产,推进并完成一批输变电工程,在建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60万千瓦,在建50万伏超高压输电线路10条,输变电网站进一步完善。 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合理引导消费,促进了消费的较快增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7亿元,增长14.8%。 关键词:大开放 9次重大项目招商 纵横捭阖谋交流合作 利用外资24亿美元 赣鄱吸引力日益增强 强化与长珠闽的对接,加快与国际经济的融合。预计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增长17%,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52个,总投资472.39亿元。 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全省出口总额24.1亿美元,增长20.8%。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2.06亿美元,增长22.6%。口岸建设进一步加强,景德镇海关、南昌海关驻龙南和南昌高新区办事处顺利开关。南昌至厦门、南昌至深圳“五定”班列正式开行。九江出口加工区获准设立。 关键词:统筹发展 创新体系能力逐步增强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省校、省部合作扎实推进,区域创新体系能力进一步增强。省部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工作正式启动、共建南昌大学正在顺利推进。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增加到3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增加到105个。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普遍推行“一费制”,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将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1倍,继续安排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远程教育设施补助,仅这五项,省财政共安排资金7.5亿元。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由7个县扩大到11个县,181万农民获得就医救助,省财政用于农业卫生的支出1.1亿元。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我省体育健儿在十运会夺得12枚金牌。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生育质量有新的提高。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支持力度,省财政专项安排6000万元,用于农村文化事业。 注重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实施“生态江西”工程,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05%,全省主要河流断面水质Ⅰ—Ⅲ类的占76%。 关键词:和谐稳定 执政为民 倾情扶助弱势群体 安全为天 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2005年,全省共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7亿元,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3.93亿元。下岗人员再就业18.6万人,其中“4050”人员3.6万人。 全年共为105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66亿元,为10.3万失业人员发放保险金1.8亿元,为104万城镇低保对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6亿元,做到了应保尽保、及时足额发放。 实际救助农村特困群众100万人,提高了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增加了集中供养人数,对“五类老年人群”给予生活补助。 省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各项补助合计超过35亿元。完成了5万库区、深山区移民扶贫搬迁任务,解决了5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为确保市、县、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工资、津贴的发放,省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44.7亿元。 集中解决和处理农村征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农民工工资拖欠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建立健全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较好地化解了各类矛盾。 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和食品安全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关键词:抗震救灾 九江市“11·26”地震灾害后,我省全力以赴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地震灾害应急期已经结束,灾民情绪稳定,社会秩序安定,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正有序展开。 展望2006 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 农业 ●关键词:政策惠农 明年省财政将增加粮食直补资金1亿元,总额达到6亿元,并相应提高补贴标准;安排良种补贴资金4.5亿元;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300万元,加上国家专项安排1500万元,总额达到2000万元;新增化肥储备利息补贴资金1000万元;继续对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关键词:农田水利 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省财政继续安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8000万元和大中型电排站更新改造资金1亿元;新增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000万元,共3000万元。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完善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道路,普及农村沼气,解决8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为此,明年省财政专项安排资金1亿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工业化 ●关键词:“三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总量上1000亿元台阶;销售收入增长30%、总量上3500亿元台阶;利税总额增长25%、总量上350亿元台阶。 ●关键词:“两提高”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关键词:“一降低” 工业综合能耗降低5个百分点。 城镇化 ●关键词:38.6% 支持南昌做大做强,加快发展九江、赣州等十个设区市的中心城市,重点扶持一批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经济实力的县城(中心镇)发展。明年全省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38.6%。 ●关键词:园林城市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明年设区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垃圾填埋处理能力达到90%;县级市及10万人以上县城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0%,垃圾填埋处理能力达到80%;争取所有的设区市和三分之一的县城成为省级园林城市。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 在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就业再就业、投融资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非农化进程。 扩大内需 ●关键词:投资 加快实施交通畅通工程,续建景德镇至鹰潭高速公路、武宁至吉安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九江至瑞昌、瑞金至赣州等高速公路;完成国省道改造1000公里;建成农村公路1万公里。做好昌九城际铁路、向莆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赣州机场建设,做好昌北机场扩建工作。 开工建设华能瑞金电厂等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华能井冈山电厂二期工程,抓好核电一期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快构建500千伏输变电主网架,提前一年完成“八站十线”任务。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续建鄱阳湖二期防洪工程第五个单项,开工建设伦潭水利枢纽工程。 ●关键词:增收·消费 力争明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不少于3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780元左右。 加快农村商业流通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试点地区建设与改造8000家日用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家店”。 完善和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减轻住房、汽车消费的税费负担,规范发展消费信贷。 大开放 ●关键词:利用外资·出口 认真组织好明年各项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引进合同资金超过1000万美元的重大项目6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增长10%。力争全年出口28.8亿美元,增长20%。积极稳妥地引导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江西电子口岸建设步伐,建设好九江出口加工区,积极推进南昌保税物流中心报批工作。 群众利益 ●关键词:就业 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妥善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实际问题。 明年省财政新增再就业资金1000万元,总额达到1.8亿元。进一步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再就业优惠政策,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扶持政策再延长三年,并扩大到城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和退役军人。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社会保障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改革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关键词:医疗保险 引导困难企业和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参加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险,不断完善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政策。进一步加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建设。 ●关键词:救助 加快覆盖城乡的新型救助体系建设,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有效保障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以及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认真做好灾区群众生活救济、生产恢复和灾后重建工作。 社会事业 ●关键词:教育 为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明年新增3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学课桌椅更新和饮用水及公厕建设;安排1.4亿元用于困难家庭学生的“二免一补”,安排4000万元用于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乡“一费制”补助,安排4000万元用于农村学校危房改造配套。省市县配套安排资金2.52亿元,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力争对农村学校的覆盖面达到65%以上。 ●关键词:医疗 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完成300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力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95%以上的城市街道和城市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扩大到40个。 ●关键词:文化 继续实施小康文化工程和诚信文化建设工程,建设好乡镇文化站。巩固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关键词:安全 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用于政法工作的专项经费从1.02亿元增加到1.2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