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快引进海外人才 海归人才数量年增逾30%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人才网整理 日期:2010-09-30 浏览

      9月28日,由中华海外联谊会与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举办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与国家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150多位海内外知名人士、专家学者踊跃发言,为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参与祖国建设,建言献策。

  海外人才归国数量年增逾30%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华海外联谊会会长杜青林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题为《时代呼唤人才 人才造就伟业》的主旨演讲。杜青林表示,当前,我国广泛参与经济全球化、扩大对外开放,为海外人才创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为海外人才创业发展创造了重要契机;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海外人才创业发展搭建了广阔舞台;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海外人才创业发展提供了特殊政策。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出台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一系列人才项目,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再次强调要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刺激下,中国引进人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说,新的人才归国潮正在形成,年增长率达30%以上,仅去年回国的留学人员就达到10万人。

  “为了更好地借助在世界各地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我们创新人才理念,改进用人方式、探索多种形式吸引世界优秀人才到中国创新创业。”万钢说。

  数据显示,近5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超过160万人,回国人员总数已达49.74万人,许多人学成归国,成为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据初步统计,留学回国人员已占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的72%,两院院士的80.5%。2006年自然科学奖的67%、科学技术发明奖的40%、科技进步奖的30%的第一完成人均为留学回国人员。同时,中国政府重视外国留学生的培养,累计接受来华留学人员169万人次。

  不过,万钢亦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人才竞争中仍处于不利状态,人才流失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机遇

  美国犹他州新世纪集团总裁、中国旅美科技协会总会副会长蒋为民提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国家人才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正为中国吸引人才创造有利条件。”他说。

  他分析说,一方面,全球化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外很多人才正面临发展的困境,国外一些知名企业纷纷裁员,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些专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中国国内人才发展环境大大改善,经济仍保持快速增长,社会稳定,能够为人才提供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据相关部门统计,仅2008年就有5万多名海外专业人员登记到中国谋职。

  此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多项建议吸引人才归国

  关于如何更好地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与会者也纷纷提出各项建议。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余艾冰建议,应当参照国际经验,设立“中国国家研究员(China Fellowship)”基金。他提出,我们现在的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体制缺乏灵活性,该基金的目的是提供短期或长期“国家研究员计划”职位,从而建立新的培养和吸引国内外各级科研人才在华工作的机制和品牌,以完善现有培养和吸引科研人才的体制。这个基金所提供的职位可以从博士后到教授级别,甚至是国际级的科研大师。

  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研究系主任、北大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张旭东建议,在适当的时候,扩大“千人计划”的学科范围,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包括进来,以提高国内文科的国际竞争力和高端人才培养能力。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海联会副会长李家杰则表示,应当鼓励企业设立奖学金和科研基金。“政府应借鉴其它国家地区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制定一套适合国情的政策,允许各省市采取灵活措施,鼓励商界和企业界捐助教学和科研。”李家杰说。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金李建议,应建立符合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一批了解国际商务的游戏规则,熟悉国际商业的惯例,并且能够用国际通行的交易和交往规则和别人打交道的人才,更有效地指导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