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普遍对“海投”简历者心态不满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人才网整理 日期:2011-12-15 浏览

新一轮的求职高峰又到了,大量毕业生开始广撒网、四处投简历。这种被网络称之为“海投”的现象在很多地区都存在。

在贵州师范大学2011应届毕业生招聘会上,即将毕业的罗某同学把所有的200多家企业看了一遍,最终投了10多份简历,虽然他已经忘了自己参加过多少场类似的招聘会,但他依然清楚地记得,3个月以来通过网络、招聘会等渠道,广开门路,海量投简历已经80多份了。

罗某:“简历啊,有七八十份了吧,看到有公司招聘的话,都会试一试,因为感觉机会都不是很大。”

像罗某这种抱着尝试、盲目、不假思索、不加选择广泛撒网投递简历的现象被网络称之为“海投”。面对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广投简历似乎成了大学生就业的一根救命稻草。为了提高找工作的“中标率”,详细制作简历,在网上和招聘会上“海投”简历。湘潭大学毕业的学生方敏从网上知道今天贵州师大有一场招聘会,也赶来投递简历,寻找机会。而在之前的一个月里,他就投递了37份简历。

方敏:“现在还有一些没拿过来,可能有三四十份了吧。”

更让招聘企业不可思议的是,有的人投了简历以后,因为投的次数太多,又没有认真思考就投递,所以投递的次数都不记得了。世纪金源大饭店的主管李震介绍说,有一个同学到他的柜台前应聘,而问到这位同学刚应聘了那家单位的时候,却不记得了。

李震:“举一个例子,坐在我对面面试的这个同学,你面试前的三家公司的名字是什么?他们往往记不住之前面试的公司的名字。”

根据李震招聘的情况,从9点钟他正式入场,到了十一点钟,才有6个应聘者。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大学生没有定位好自己,眼高手低,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

李震:“现在90后的员工对他的工作目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的定位。他们在吃苦耐劳方面挺不尽人意的。抗压的能力比较差一点。应该是需要更多的指导。”

记者发现,很多企业都对大学生们的就业心态、素质不满意。贵州西南中航工业商贸有限公司招聘人员吴小姐认为:“说句实话,和我们那代毕业的大学生相比,我觉得他们很看重一些表面的东西。怕吃苦,我是喜欢他们把眼光看长远一点。”

正如企业所反映的一样,彭军学的是音乐专业,但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他到处找工作,可就是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勉强找了一家,但是一到企业应聘,却认为企业的管理理念、条件不符合自己的想法。

彭军:“我的追求和他们公司的发展理念有点不一样,然后我就想去公司的话,根据我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一点受限。所以一直在考虑再寻找。”

针对大学毕业生们眼高手低、盲目“海投”简历的情况,贵州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赵东认为:“第一个是对自身的不了解,第二个是对市场缺乏锻炼,实践少一些,他就特别的盲目,从自我意识上,要主动和社会接触,不要封闭在校园生活的小圈子里。学业完成后,主动和一些单位联系啊,做一些兼职。另外就是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想从那个方面发展,要做好准备。下一步就一步步迈进,因为行业的要求和我们的专业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