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以基层人才队伍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7-01-16 浏览
●首次启动三江源高层次人才境外培训项目
 
●实施一年一千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
 
(董炜 青仁办)来自青海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学科领域的15名高层次人才,组成首批“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培训团”,日前起程赴澳大利亚,开始为期21天的培训考察任务。启动这一高层次人才境外培训项目,是青海省着力打造省部共建精品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盘活全省基层人才队伍的一个缩影。
 
青海省委、省政府日前出台的“十一五”人才规划明确提出,将以提高业务素质、技能水平为重点,通过培训项目、课题研究、专家讲学、进修学习、定向培养、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抓好基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农林牧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实施“一年一千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到2010年,为农牧区每个乡镇培训10名专业技术人才。
 
几年来,青海省人事厅把培训作为增强农村牧区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会同省农牧、林业部门组织实施了“青海省农牧区一年一千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牧、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每年投入100万元,资助1000名农牧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实施了三江源地区14个县的基层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培训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培训1000名左右各类人才,使他们成为三江源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青海省坚持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牧区建设作为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采取选调优秀大学生、开展“三支一扶”、选派大学生进村兼职服务、公开招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多种方式,为乡镇充实工作人员。从2006年起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服务,力争用3至5年时间,在全省实现农业区每个村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已为农村选派了800余名高校毕业生。该省有关部门还共同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通过公开招聘,选调718名高校毕业生到农牧区任教,切实增强了基层教育实力。

按照重点抓好科技推广型、创业型、民间特色型、社会服务型和劳务输出型“五种”实用人才开发的思路,青海建立了农牧区实用人才数据库,为他们颁发了农村实用人才证书。在人才市场开设了实用人才服务窗口,为他们提供就业、科技咨询交流、技能鉴定等服务。同时,制定了《青海省农牧区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管理暂行办法》,首先在从事种植、养殖和民间工艺美术等专业的实用人才中开展了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工作,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实用人才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