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领军人才快速集聚南京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6-08-26 浏览
(宁仁)培养、吸引和使用是人才工作三个重要环节。“十五”期间,南京市就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人才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人才资源总量快速增长
  2005年末,南京地区人才总量已达105.4万人,与2000年的62.31万人相比,增加43.09万人,增长69.12%,达到“十五”计划指标的75.76万人的139.12%,年递增13.83%;专业技术人员总量56.54万人,达到计划指标的124.9%,年递增12.46%。每万名人口中人才拥有量由2000年的1144人攀升到1769人。同一时期,全社会从业人员总量由266.77万人增加到287.37万人,增加了20.6万人,增幅为7.17%。人才在社会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也由2000年的23.36%大幅上升到2005年的31.13%。
  人才整体质量显著提高
  从人才的学历情况看,截至2005年,南京地区人才资源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层次的有3.72万人,占人才总量的3.53%。与2001年的1.95万人相比,增加1.77万人,增幅为90.77%。本科学历的有24.79万人,占总量的23.52%。高学历的人才增加,有效地改变了南京市的人才资源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从职称情况来看,2005年末,全市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5.42万人,比2000年增加34.83%;中级职称的15.87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由2000年的2:2.96:3.87发展到1:2.93:3.26。人才整体素质提高明显。“十五”末,南京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其中,两院院士79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79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5人,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0人,培养了一批中青年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表彰了一批市级“科技功臣”、“科技之星”。
  人才队伍结构趋向合理
  从年龄结构上看,南京地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青年人才所占比例又有所提高,35岁以下的占人才总量50.43%;55岁以上的占6.36%,同2000年相比,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年龄结构更趋年轻化,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已成为南京市专业技术队伍的主力军。从行业分布看,信息、旅游、金融、证券、保险、法律和房地产等新领域集聚了大批人才。人才分布渐趋优化,趋向合理。
  非公经济人才增长强劲
  截至2004年底,南京市非公经济组织人才总量为61万人,同2000年的14.32万人相比,增长325.98%,占全市人才总量的比重达到57.87%,比上年增加24.34个百分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南京非公经济发展迅速,对人才资源的需求也日渐增长,从2001年以来,南京地区连续四年引进的人才60%流向了各类企业,其中非公经济组织引进的各类人才资源数占人才资源总量的50%以上。
  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迅速
  截至到2004年底,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53430人,其中农林系统38537人,水利系统人才1451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13442人。其特点:一是人才队伍相对年轻,由于近几年不断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促使农村人才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45岁以下的人才占78%。二是专业比较集中,农村人才主要集中在农林、种植、水产、畜牧等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水利系统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建筑、农田水利工程、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等专业。三是农村人才呈逐年增长态势,据初步统计,年均增长率在6%左右。
  “十五”刚刚过去,人们还来不及细细回味,就再一次投入到“十一五”的征程。
来源: 中国人事报   2006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