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设“卡” 公正选人 | |
——天津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工作 | |
| |
(高鹏)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招”人才,不仅能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改变人员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新进人才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思维,为事业单位注入活力,提高竞争力。但一些地方进人信息不公开、录取程序不透明、政府监管不到位……事业单位“公招”呼唤规范化。 天津市塘沽区、西青区的人事部门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工作中突出自身特点,采取主动宣传出击、按岗位要求不同分类考核、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等措施,转换选人机制,克服了原有形式的弊端,为各区的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公开招聘从“被动”变为“主动” 近年来,随着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国有企业的转制改革,人员竞争的压力慢慢向事业单位转移。“相当多的择业者在竞争少数公务员职位而不得、又不愿去民营企业工作的情况下,把稳定性较强的事业单位作为竞相追逐的对象,事业单位自然成为进人的焦点。”一直关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专家分析。但应聘人员可选范围小是目前困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工作的一大难题,基层卫生、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生源少、人难招”尤为凸显。 为改变这一困境,天津西青区改“被动”为“主动”,在天津各大新闻媒体和人才网上,均醒目地挂出了天津西青区事业单位的“公招”信息。 此外,该区教育局和卫生局还分别组成由主要领导带队的招聘团奔赴河北医科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等高校,进行校园宣传、校园招聘,积极主动争取人才,有效缓解了“生源少”的问题。 考录方式从“单一”走向“多样” 塘沽区作为天津滨海新区的一部分,目前共有事业单位279家,涉及卫生、教育、市政、园林等多个服务领域,在滨海新区未来的开发建设中,这些事业单位亟须大量高水平高素质人才。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该区及时制定了《塘沽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各个环节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办法》专门对统一考试与用人单位自主权之间的关系问题,做出了很好的规范。 塘沽区规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可由人事局统一组织,也可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制定具体方案,报区人事局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专业性较强且具备一定条件的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经区人事局批准,可自行组织招聘考试。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管,给用人单位以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有效消除自发配置人才的消极影响,激活人才引进的机制。”塘沽区人事局有关负责人说。 为了测查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天津西青区还针对招聘职位的岗位特点,着重考察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创新了考试考核的形式。“应聘教育岗位人员采取了先考试、后讲课的形式甄选人才,由专家组评价进入面试的应聘者讲课水平并提出专业问题,全面测查了应聘人员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岗位匹配性;应聘卫生岗位人员,由于各岗位的专业要求较高,各单位在笔试之前,首先对应聘者进行面试,测查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该区用人单位表示,“这种分类考核的方式提高了招聘效率,降低了招聘成本”。 考录监督从“纪检”扩大到“社会” 天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工作笔试规范,面试更严格。除招聘单位人员外,面试考官还吸收了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力量,加强监督力度。“考官是谁?考什么题目?考前无法通过‘暗箱’操作获知。这些是在面试当天随机抽取。”汉沽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么做,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防范人为因素。” 汉沽区在今年上半年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过程中实施了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工作纪律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规定》下发后,汉沽区根据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及时制定并实施了本区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面试办法,对面试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考务及成绩评定等方面加以明确,特别规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行回避制度,有效地减少了影响招聘公正的人为因素。 该区在公开招聘过程中,各环节工作都在网上进行公布,并将最终聘用结果在各单位显著位置予以公示,将整个招聘工作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提高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工作的透明度。曾参与监督的市人事工作义务监督员纷纷感言,整个招考程序组织得非常严密,真正做到了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有效杜绝了不正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