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要降工资了,”开完职工大会后,小陈气得想骂娘,“有的人说要降低30%-50%,也有人说要降到1997年的水平。”
1997年的收入水准小陈没有概念——那时他还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读书。他所知道的是,2000年毕业后分配到南京一家电厂,年收入8万元对他来说是一个很轻松可以达到的数字。
“下个月就开始执行了。”传言并非空穴来风——从5月份起,江苏电网系统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始按公司确定的基本薪金发放工资。7月14日,华电集团召开员工大会,要求各级单位“规范本部员工的收入分配制度”。而国家电网公司已在内部会议上要求,“各单位2006年工资总额实际发放水平控制在2005年发放水平之内,一律不得在工资总额以外发放工资性收入”。
这是风口浪尖的电力系统为了缓解压力试图完成的一次自选动作?
以电力系统为代表的垄断行业过高收入,已是众人眼中一道高悬的电门,成为当下收入分配改革讨论中的“众矢之的”——之前,2005年审计署的审计已经给电力行业贴上了“系统工资增长过快,没有统一的分配制度”的标签。
从工资计划管理、加工资收入管理、人工成本管理和规范工资收入来源着手——国家电网公司一系列文件使得此次减薪来势汹汹,但这是否能冲击工资收入之外最重要的“第三产收入”,又是否能改变目前电力行业的纺锤形工资结构?
人们说,通往电门的阶梯高高在上——垄断地位多年来少有打破,这才是电力系统高收入的牢固基石。
人们怀疑,在相关改革尚未配套的情况下,减薪风暴会不会又是一场过眼云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