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明,1962年出生,1979年入伍,1987年转业。现任四川川恒化工集团董事长。
1997年进军饲料行业,自主开发矿物质饲料,销售收入1000万元;2004年,机智应对“禽流感”,销售收入3.05亿元。翻开民营企业四川川恒化工集团的历史,人们惊叹于这样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便是“川恒”董事长、军转干部李光明。
1987年,年仅25岁的李光明带着新的梦想转业。1991年,川磷集团成立,李光明调任集团党办主任,但不安于现状的李光明不久就毅然放弃了这份让人羡慕的工作,自动请缨到销售处任副处长。
当他深深感到当时的机制已经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时,他凭合伙人的2.7万元,白手起家,树起什邡川西化建有限公司的牌子。经过无数次试验,公司终于开发出颇具市场竞争力的饲料级磷酸盐产品。为了能迅速拓展市场,李光明亲自到全国各地推销。当年底,销售收入就突破1000万元。
1999年,李光明抓住国企转制机遇,依靠“借船出海”的方式租赁原国有企业川磷集团闲置了近10年的两个车间。经过改造,两个分厂生产能力竟很快突破了8万吨。自此,川西化建和恒昌磷酸盐厂联合组成的川恒化工,由创业之初的2.7万元“起家”发展到自有固定资产1.2亿余元,年销售额达3.05亿元、员工1500余人的庞大“战舰”———川恒化工集团。
李光明在构筑企业文化价值体系时,非常重视全员参与企业策划,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理念。
经营理念:科技领先、质量领先、成本领先、永续经营;
质量方针:精工精品,创国内一流,科技领先,树国际名牌;
企业使命:造就新一代磷酸盐专家;
员工管理:企业要做精做强,除实现质量一流、服务一流、规模一流、形象一流,达到名牌地位外,还要树立人本思想。
其中“员工管理”这一条,开创了“川恒”发展的新局面。
为提高员工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川恒”迅速出台了“吸引MBA,塑造MBA”的人事策略,出资20余万元,定期选派高素质人才参与MBA研究班、国际管理标准、企划、技术交流与专业培训等,出资并激励员工参加自考、函授等知识更新、学历升级活动。同时,公司坚持因才施用、任人唯贤的原则,彻底杜绝任人唯亲的家族式管理,从而使川恒成为吸引“凤凰”的梧桐树。目前,公司95%以上的厂长经理均为外聘人才。
为使每个员工产生“追求卓越、奉献经典”的动力和压力,李光明实行了民主考核制度,建立了末位淘汰制,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积极性。
回首走过的路,李光明感触很深:以道治人,以德育人,才能凝聚人气,鼓舞人心,创出一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