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层公务员,当了十多年乡干部,在离开这个世界一年以后,留下的是百姓说不完的回忆……何红仿用自己30年的奋斗,写出了让人感奋的故事
模范乡官——何红仿
何红仿1958年出生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消泗乡,1976年进乡水利段当了一名技术员,1995年高票当选副乡长。消泗乡地势低洼,长期以来传着这样的民谚:“消泗、九沟,十年九不收。一年不发水,狗子不吃锅巴粥。”在这又穷又偏远的湖乡,何红仿一干就是30年。
在消泗,他的名字与防汛分不开,群众一开口就是“那个防汛的何红仿”。1995年5月,何红仿当选副乡长,就是主管水利,兼任乡防汛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直到2004年5月。
每年春耕开始,何红仿就忙开了。忙的不仅仅是防汛工作,更多的是帮乡亲们弄贷款。消泗乡是蔡甸的贫困区,每年开春,很多农民家里连春耕生产启动资金都凑不齐。很多农民只得去向银行借小额贷款。但办小额贷款需要有担保人,谁愿为贫困农民做担保呢?而每每何红仿都会慷慨地在担保人名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为此,他背负了4万多元的小额贷款债务。
何红仿是真的把老百姓放在心窝里。对此,蔡甸区电力公司侏儒供电所主任兴照苟深有感触。兴照苟回忆说,2004年7月,正是防汛排水的关键时刻。由于凌晨3点多钟的雷击,消泗乡线路停电。得知情况后,何红仿深夜给供电部门打电话,要求一定要修复电线。说完何红仿立即奔赴供电部门,商讨解决方案。检查表明,出事地点位于消泗乡第1号至18号杆之间。何红仿和维修人员一起赶赴现场,但1号杆和18号杆子之间距离相隔1500多米远。电线下方沿线都种满了芦苇,且芦苇田里已淹了一米多深的水。时间紧迫,何红仿灵机一动,说:“我回去借条船吧。”但由于芦苇太深,船行遇阻。何红仿见状,连忙脱下衣服,跳入没胸深的水中,推着船只慢慢前行……
2005年6月13日,何红仿到挖沟村开展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在挨家挨户走访农户并与20户农民核实了土地承包情况后,于晚6时赶回乡政府开会。会议进行中间,何红仿突发脑溢血,因抢救无效不幸于6月14日凌晨病逝,终年48岁。
何红仿留下了27本工作日记。27本日记,如胶片一样记载着这位普通乡干部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日记记载的,是他从1989年进入乡政府以来15年中每天所干的事。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
6月16日,何红仿骨灰运回消泗乡安葬。仅有两万人口的消泗乡,有一千多名群众从四处赶来,送别他们心目中的好干部。十里湖乡路,鞭炮声不断。
何红仿在边远湖区工作30年,多次荣获区级以上各种表彰、奖励,2002年至2004年,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05年8月,武汉市人民政府追授何红仿武汉市模范公务员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