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民强)她亲手动迁的居民达2万户,单位1500家;直接组织和参与了上海60多项重大工程的动拆迁。
她创造了10多年数万户动迁居民中,无一起“闹访”事件的奇迹。
她的法宝就是:“以理服人,以行导人,以情感人,以爱助人,以法律人。”
她,就是有着“动迁状元”美誉的上海长宁区房屋土地管理局副局长、长宁区动拆迁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安君英,一位从事动拆迁工作30多年的人民公仆。2004年被人事部等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光荣称号。
“要通过动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
动拆迁工作是一项敏感性极强的工作,它是架在党和政府与老百姓、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一座桥梁。动迁实施方案是关系每一项重大市政工程动迁能否如期完成的关键。安君英在制订动迁实施方案以前了解和考虑最多的总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她要求详细了解基地上下岗的居民有多少,80岁以上老人有多少,特困低保户有多少,有哪些特别情况家庭。她还制定一户一表,详尽了解每家每户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动迁口径往往因此一遍一遍地修订。每一项动迁项目,动迁实施口径的修改不下十四五遍。
安君英时时告诫自己和同事:“搞动迁决不能满足于完成任务,要通过动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不留下后遗症。”动迁关系百姓的切身利益,她强调最多的是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到拆迁户的角度,心中有民,吃透上下,平衡左右,调动四周,而不是简单的套政策。有一位旅居澳大利亚的产权人吴先生,动迁经办人员与其接触没多久,他就不辞而别,离开了上海。对这样的居民,如果不加强沟通,势必会形成一个难以化解的矛盾。因为他不了解动迁政策,又不会主动与动迁组接触,如果按拆迁程序办,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安君英知道后,立即要求经办人员通过吴先生的亲戚与其保持电话联系,通过电话讲解动迁政策。当吴先生居住的楼房绝大多数居民搬迁时,安君英又向吴先生传递了可提供往返机票的口信。吴先生被她的诚意所打动,欣然回到上海。安君英与他促膝谈心,详细介绍动拆迁政策和安置方案,终于使他高高兴兴地签了约。搬迁后,吴先生还特意买了一大包喜糖,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
“让百姓安居乐业,是我最大的心愿”
安君英在长期的动迁工作中体会到:做每项决策,干每件事情,都要带着深厚的感情,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都要慎之又慎,切不可简单从事,要将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安君英在动迁实践中摸索出一整套体察民情的人性化操作方法。对家中全是老人的动迁户,她根据老人早起早睡的特点,要求工作人员把上门做工作的时间安排在清晨,态度要像子女对待父母一般亲切体贴。她还专为老人寻找合适的安置房源,周密安排,不仅赢得了老人的称赞,而且还赢得了其他动迁居民的好口碑。对因特殊原因手续不全的动迁居民,安君英亲自走访有关部门,协调办理相关手续,直至齐全签约为止。对因家庭纠纷迁怒于动迁工作人员的,安君英则要求动迁工作人员忍辱负重,与动迁居民促膝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于经济确有困难的动迁居民,安君英在做好动迁工作的同时,走访民政部门,热心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当这些居民获得安置房后,她还组织人员对他们的房子进行装修,帮他们募集钱物。对于坚持无理要求,不得已走裁决程序的动迁居民,安君英依然指示工作人员,在受理裁决申请时,再次进行细致耐心的谈话,尽一切可能争取转化动迁户思想,做到依法行政,有情操作,尽一切可能,使强制执行率降到最低程度。这些细致入微、体恤民情的做法真正做到了把动迁居民当作自己的亲人。安君英常说:“让百姓安居乐业,是我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