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公务员精神 展现公务员风采(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回访系列报道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6-05-13 浏览
吴锡坤——“火眼金睛”铸铜关
  (司华)虎门,珠江三大水系的入海口,一直以来被视为广州的水上门户。当年的林则徐销烟抗英之地,如今活跃着一支强大的缉私队伍———广东黄埔海关缉私局海上缉私处。
 
1998年曾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的吴锡坤,就是这个处的领头人。由于他长年在海上缉私巡逻,人显得又黑又瘦,他由此得到个绰号“虾仔”。他的队员叫他“虾仔”,而走私贩私者听到“虾仔”二字就胆战心惊。“既然选择了海关,选择了缉私警察,就要把履行好职责放在第一位”,吴锡坤最爱说的就是这句话。
 
练就“火眼金睛”
 
“自从全国海关加大打击走私犯罪活动以来,各地走私的势头得到了明显的遏制,以往那种开着大飞艇和我们的缉私艇斗速度,明目张胆的走私行为,现在不多见了。如今的走私分子可以说是变着法地玩花样,再加上虎门水道复杂、河涌弯曲,缉私难度越来越大。”
 
从当一名海上缉私队队员起,吴锡坤就从未放弃对缉私技能的钻研。经过反复研究,吴锡坤和队友们摸索出量舱板厚度、听船体回音、测船舱容量、看船体吃水以及察言观色和打心理战等查缉方法,不断识破走私分子夹藏走私货物的种种花招。吴锡坤还针对海上缉私受风、水流、水压、大雾等气象因素影响大,捕捉目标困难等特点,运用所学的《地形学》等军事知识,摸索出一套迅速认定海上目标的办法。为了取得海上查私的主动权,吴锡坤潜心观察辖区海域走私动态,21年来,他遍查东莞虎门、长安、沙田等镇的每个村落和珠江口的河汊支流,摸清一切可能运私、藏私的地方,仔细琢磨缉私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成为远近闻名的查私能手。吴锡坤说,“要想逮住走私分子,你就得比他更厉害!”
 
2003年5月,吴锡坤带队破获了在国内尚属首次的“土潜艇”式的水底沉箱走私案。该沉箱沉在水底,靠一根铁索连着船体,以电动充水排水升降,内装汽车音响一批,价值人民币60万元。
铁骨铮铮把好“关”
 
黄埔海关缉私局担负着广州市黄埔区、开发区、保税区以及珠江口大铲岛以北等一百多海里水域的缉私任务。该关区毗邻港澳,内有华南第一大港———黄埔港、全国加工贸易之都东莞市等,反走私任务十分繁重。“稍有疏忽,就可能漏掉上百公斤的毒品。”
 
走上领导岗位伊始,吴锡坤就把制度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上船检查时,不准抽船上一支烟,不准喝船上一口水;执行任务必须以小组为单位,不允许以任何借口单独行动;私货入库必须海关、武警、油库、当事人四方签名”……这些在海缉队都是铁的纪律。
 
吴锡坤常说:“既然选择了海关,就打算一辈子做一个水上人”。缉私过程中,上船、搜查,往往危险重重。有些走私船在船沿安上铁钩和倒刺,缉私队员一不留心就会负伤或是掉入海里;还有一些走私分子,带有凶器或武器,负隅顽抗,缉私队员随时有生命的危险。走私分子也从没放弃对海缉人员进行腐蚀拉拢,恐吓、利诱手段多样,甚至悬赏拿他们的人头。在这些恐吓利诱面前,吴锡坤和战友们经受住了考验。21年来,黄埔海关海上缉私处全处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件,没有一人被走私分子拉下水。
 
爱国忠心永不泯
 
一枚枚奖章,一张张奖状,一个个故事。在这些奖章、奖状里,吴锡坤的最多。
 
“打击走私没尽头,没有最后的胜利。现在强大的威慑力量把走私猖獗的势头压下去了,但走私者‘人还在,心不死’,稍一松懈就会卷土重来。”吴锡坤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祖国的这扇“大门”。虽然走上领导岗位,吴锡坤仍常常跟随舰艇出海巡逻,经常是一夜要出去好几次,甚至通宵达旦。“艰苦工作干在先,危险时刻冲在前,廉洁自律过得硬,”吴锡坤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身上的重担,用一言一行彰显着一名“人民满意公务员”的光辉形象。
 
谈到这几年的感受,吴锡坤说:“国家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觉得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和信任,但更是一种鞭策。我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如既往地为祖国、为人民把好这道关,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公务员精神体现在缉私工作中就是要做到忠诚、秉公四个字。“忠诚”是缉私的核心,“秉公”是缉私的准则。对缉私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将促使我谨记一份责任、一份嘱托,从自身做起,开拓创新,带动队伍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