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四招激励科技创新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6-03-07 浏览
调控有力 重视人才 奖励精英 宽容失败
(唐勇)美国是世界上科技创新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成功的原因有很多,给记者印象最深刻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政府调控有力:三个系统参与政策制定和工作管理

 

美国是小政府大社会。从表面上看,美国政府似乎不怎么管科技方面的事情,科技创新的工作似乎都是由企业和大学在做,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形成了一套与三权分立的政体相适应的科技管理机制。虽然联邦政府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全国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协调与规划,但是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系统都在不同程度地参与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和科技工作的管理。通过有效的调控,联邦政府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美国的科技创新不断向前。

 

在这三个系统中,行政系统参与程度最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由联邦政府精心选择,并牵头组织重大科技项目。二战期间著名的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以及后来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星球大战计划、信息技术长期研究项目、纳米技术国家计划等都是联邦政府的杰作。联邦政府一直将企业不大喜欢做的基础研究作为美国科技投资的重点,联邦研发投入多年来一直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些钱主要投到联邦实验室,部分也投入到哈佛、耶鲁、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甚至一些跨国公司也能从联邦政府申请到科研资金。另外,联邦政府还通过高技术产品采购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应用高新技术。

 

立法系统则通过其对全国科学技术的立法权、大型科研项目的拨款权、政府各部门科研经费的审批权来保障科技的发展。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都有负责科技事务的委员会,有权单独委托有关科研部门组成特别咨询小组,对任何科研项目进行质询评估认证。为了激励科技创新,国会已出台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联邦技术创新法、技术扩散法、专利法等。

 

重视科技人才:保障措施实实在在

 

美国重视科技人才,不是说在嘴巴上,而是有实实在在的保障措施。据记者了解,美国的科研人员待遇普遍丰厚。以科技创新不断的常青藤大学为例。常青藤大学的教授都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这些人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都享有很高的声望。他们中很多人年薪都在20万美元左右,个别教授甚至能拿到80万美元,比校长的收入还要高。这么高的收入足以让教授们过上非常体面舒适的生活,使他们可以安心教学和科研,而不必为生计发愁。

 

由于实行教授治校,这些大学的教授地位明显高于行政人员,有关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事情都是由教授说了算,不存在官本位现象。大学还实行终身教授制度,让那些特别杰出的教授获得终身教职,校方没有特别的理由不能开除。这等于是让这些教授们端上了摔不破的铁饭碗。终身教授制度使得这些科技人才享有职业上的安全感,使得他们在科研上敢想敢做,而不必顾及校方的反对意见,这显然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当然,能在常青藤大学谋得终身教授职位的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校方在聘用教授时采用的是世界眼光,在全世界范围内招募英才。有报道说,著名大学之间互挖墙脚非常厉害。经常是某个著名教授在哈佛没呆几天,就被耶鲁以更高的待遇挖走了,没几天又被普林斯顿大学挖走。教授们乐得看到这种场面,因为他们可以待价而沽。

 

大力奖励精英:让获奖者获得相应荣誉

 

美国各界还大力奖励科技领域的精英,以此来鼓励科技界自主创新。在美国,人们比较关注的奖励主要是院士头衔和国家奖章。美国国家科学院目前共有院士近2400名。对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来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最高荣誉。

 

除院士头衔外,最有吸引力的当属美国政府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和美国国家技术奖章。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是美国的最高科学奖,号称美国的诺贝尔奖,由美国国会于1959年设立,1962年首次颁奖。该奖由美国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亲自颁发,每年一次,获奖者每次不超过20名,主要授予在各个科学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美国科学家。截至2005年3月14日,全美已有417名科学家荣获此项殊荣。该奖秉承宁缺毋滥的原则,1962年到2002年间一共有6年出现空缺。

 

美国国家技术奖章则是美国的最高技术奖,由美国国会于1980年设立,1985年首次颁奖。该奖由美国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亲自颁发,每年一次,每次获奖人数一般不超过15名,主要授予那些在技术创新领域做出突破性贡献的美国公民或者美国机构。截至2005年10月22日,已有135位美国公民和12家美国公司获得这一荣誉。摩托罗拉、宝洁、IBM等美国公司以及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等都榜上有名。

 

上述两项大奖都没有一分钱的奖金。获奖者除了得到一块铜制奖牌外,唯一的实惠就是能在白宫与美国总统握手照相,但获奖者都会获得极高荣誉。有了这样的荣誉,将有助于他们申请科研经费。

 

对失败者宽容:催生更多的成功者

 

创新就有风险,有风险就意味着有大量科技领域的失败者。对那些认真研究但长期没有结果的失败者,美国并未弃如敝屣,而是非常宽容。以癌症研究为例,每年联邦政府在这方面的经费支出可谓不计其数,但实际上进展非常缓慢。联邦政府并未因此而大发雷霆甚至取消拨款,反而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研究人员的工作。只要科研人员在癌症研究领域提出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新想法,政府会立刻关注,给予他们大力的经费支持。联邦政府这样做,为的就是满足科学家们的好奇心,以催生更多的创新型的成功者。

 

  科研部门的这种宽容文化可谓无处不在。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科学家们潜心学术,可谓毫无后顾之忧。